服務熱線
17701039158
產品中心
PRODUCTS CNTER
當前位置:首頁
產品中心
冷熱臺
英國林肯Linkam冷熱臺
LinKam TS1500高溫熱臺材料科學領域應用


產品簡介
LinKam TS1500高溫熱臺材料科學領域應用通過 TS Control 軟件的程序編輯、實時監測與數據管理功能,Linkam TS1500 實現了從實驗控制到數據處理的全流程閉環,不僅提升了實驗效率,還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與可追溯性,適配材料科學、電子測試等多領域的高溫實驗需求。
產品分類
相關文章
LinKam TS1500高溫熱臺材料科學領域應用
樣品處理:將 45 號鋼加工成直徑 8mm、厚度 0.5mm 的薄片,用砂紙打磨表面至鏡面光潔(減少表面氧化對觀察的干擾),再用無水乙醇清潔去除油污;
設備配置:選用 K 型熱電偶(搭配不銹鋼保護套管,溫度范圍適配室溫 - 800℃),樣品固定在陶瓷夾具上,確保樣品與加熱面緊密接觸;
程序編輯:在 TS Control 軟件中設置多段升溫程序:段 1(室溫→600℃,速率 5℃/min,保溫 0 分鐘),段 2(600℃→900℃,速率 1℃/min,保溫 0 分鐘),段 3(900℃保溫 30 分鐘,隨后自然降溫)。低速升溫(1℃/min)區間覆蓋 45 號鋼奧氏體化溫度范圍(727℃-912℃),便于精準捕捉相變點。
實時監測:實驗啟動后,通過軟件 “溫度 - 時間曲線" 實時觀察溫度變化,在 600-900℃區間,密切關注曲線拐點(相變時因潛熱釋放,溫度上升速率會出現短暫平緩或下降);
輔助觀察:若聯用光學顯微鏡,可在溫度升至 700℃后,每升溫 5℃拍攝一次樣品表面形貌,記錄奧氏體晶粒的形核與長大過程;
數據記錄:軟件自動采集溫度數據(采樣間隔 0.5 秒 / 次),當溫度達到 727℃時,曲線出現個拐點(珠光體向奧氏體轉變起始),780℃時曲線恢復線性上升(轉變結束),900℃保溫階段記錄奧氏體晶粒穩定狀態。
樣品處理:將氧化鋁陶瓷粉末壓制成直徑 10mm、厚度 1mm 的圓片(生坯密度 2.5g/cm3),表面涂抹少量氧化鋁懸浮液(防止燒結時粘連加熱面);
設備配置:更換剛玉熱電偶保護套管(耐溫 1800℃,適配 1500℃燒結溫度),啟用強制風冷附件(縮短降溫時間);
程序編輯:設置四段燒結程序:段 1(室溫→500℃,速率 10℃/min,保溫 60 分鐘,去除樣品中的有機粘結劑),段 2(500℃→1200℃,速率 50℃/min,快速升溫至燒結初始溫度),段 3(1200℃→1450℃,速率 10℃/min,低速升溫促進晶粒生長與致密化),段 4(1450℃保溫 180 分鐘,保溫結束后以 30℃/min 速率降溫至室溫)。
脫脂階段(室溫→500℃):軟件實時監測溫度波動,控制在 ±0.5℃內,避免升溫過快導致有機粘結劑急劇揮發,使樣品出現裂紋;保溫 60 分鐘期間,通過加熱功率變化判斷脫脂進度(功率從初始 300W 降至 100W,表明粘結劑基本去除);
燒結階段(1200℃→1450℃):低速升溫(10℃/min)可減少樣品內外溫差(控制在 5℃以內),防止熱應力導致變形;1450℃保溫階段,每 30 分鐘記錄一次樣品厚度變化(通過外部測厚儀測量,厚度從 1mm 降至 0.8mm,表明致密化進展正常);
降溫階段:啟用強制風冷后,降溫速率從自然冷卻的 5℃/min 提升至 30℃/min,且軟件通過 “分段降溫" 功能,在 800℃以下降低速率至 15℃/min,避免降溫過快導致陶瓷內部產生殘余應力。
設備配置:使用 K 型熱電偶(不銹鋼保護套管),樣品直接放置在氮化鋁陶瓷加熱面(無需夾具,HDPE 質地柔軟,加熱后不易滑動);
程序編輯:設置 “熔融 - 結晶" 循環程序:段 1(室溫→200℃,速率 5℃/min,保溫 30 分鐘,使 HDPE 全熔融),段 2(200℃→100℃,速率 2℃/min,觀察結晶過程),段 3(100℃保溫 60 分鐘,記錄結晶穩定狀態),段 4(100℃→室溫,速率 5℃/min)。
熔融階段(室溫→200℃):軟件 “溫度 - 時間曲線" 顯示,在 130℃左右出現吸熱拐點(HDPE 熔融起始溫度),135℃時曲線恢復線性(熔融結束),保溫 30 分鐘期間,加熱功率穩定在 150W 左右,表明樣品全熔融;
結晶階段(200℃→100℃):降溫至 125℃時,曲線出現放熱拐點(結晶起始溫度),120℃時放熱峰值明顯(結晶速率最快),115℃時曲線平緩(結晶結束),軟件自動記錄結晶起始溫度 125℃、峰值溫度 120℃、結晶度(通過放熱峰面積計算,約 65%);
數據對比:重復實驗 3 次,每次結晶溫度偏差≤1℃,表明 TS1500 的控溫穩定性可滿足高分子材料熱行為研究的重復性要求。